上一页|1|
/1页

主题:厉以宁:中国经济拐点远远未到,经济下行压力未减轻

发表于2016-11-04
一年一度全国最具影响力论坛之一的大梅沙论坛于11月4日-5日在深圳举办。这一次的经济论坛对于深圳乃至中国而言,意义重大。

尤其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国庆期间被楼市政策“大洗礼”后,中小投资者对资产保值升值以及中国经济走向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极为在意。投资者希望能在此时此刻听到走在最前沿的经济学家的专业分析。最赤裸的问题当然是,“我现在能不能投资房产,除了房产我还能投资些什么。”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此次论坛主讲三个问题,当前的经济形势、创新以及社会人和经济人。在厉以宁看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未减轻,拐点远远未到,明年仍然不会有大的起色,更多的情况还是一个“L”形的情况。而对于创新这个话题,他认为,许多老观念已过时,创新的主体已经发生完全的逆转。


01
不要轻易谈拐点
L形更符合当前现实
厉以宁看中国经济的角度,一直以来都是实在且中肯。

目前中国经济保持在6.7%水平上,“但是绝不能认为我们的经济到了拐点,远远没有到。什么叫‘拐点’?就是从现在的下行改为一个长期、平稳地发展。”

最近,厉以宁在外调查发现,煤的价钱上涨,不少小煤矿再次恢复生产。从钢铁价格上升,可见钢铁的销路也比较好。针对这些情况,他认为,现在的企业的确是改革的地方需要去库存,为了保证自己持续前进,必须要增加生产资料的储备原料。

生产资料的储备本来是在减少之中,但物价只要一开始上涨就会跟上去,因为再过一段时间这些生产资料就贵了,所以造成了煤炭、钢材价格的上涨。这是当前出现的一个正常的现象。

这是正常现象,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下行压力已经减轻。要知道经济转型绝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很多工作需要做,这样一来不要轻易谈“拐点”。明年仍然是在一个“稳中求进”的阶段,但是不会有大的起色。“U”形、“V”形的都不是今后出现的情况,更多的情况还是一个“L”形的情况,这符合当前现实。


02
未来也许不存在企业家
需要领跑人
二十世纪的经济学术语中最流行而且一直在使用的就是“创新”两个字,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概念到现在整整一百年了,但很多情况变了。

举几个例子,熊彼特说“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在当时是对的,因为当时是工业化时期,制造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他没有料到以后就变成了信息化时代了,所以在目前不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信息量的组合、信息的组合才是创新。不掌握最新的信息,光是生产要素的重组,那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两厂一合并就能够创新了?要看你的信息量掌握到什么程度,有没有真正的新的因素在里面。

从创新概念来看,中国古话“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观念越来越不灵验。思路要变假定思路不改,你要失败永远失败。要成功必须转变思路,成功是成功之母,不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新的观念。

当然还有创新的主角也在转变。厉以宁认为,现在的企业家不是创新主体,创意更多来自年轻人。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创新者,主要是因为因为他们能够把发明家的成果用到经济中去,这就成为了创新。”这个观点在当时是对的。

今天情况跟一百年前熊彼特的情况不一样,那时候大量年轻人都是体力劳动者,他们的知识少,而今天大量涌入创新市场、创意俱乐部咖啡馆的年轻人都是有知识且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

熊彼特的观点是“你要创新创业必须要有资本,先筹资、融资,然后组成一个计划,然后把发明家的发明移到新的领域来。这个观点不完全错,但是不够,因为不了解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网络时代使整个经济运转的速度加快了,网络上一旦有新的创意出来,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有人主动向你投资,不是过去求别人投资。这个应该重视到信息化时代应该跟过去是不一样的。

信息化时代来了这个观念是落后的观念,现在主要是“创意、创新、创业”三个连在一起,要是经济能够创新的话必须先有创意,先有创意的人并不是企业家,先有创意的人是无数正在投入市场的年轻人。别小看那些咖啡馆,别小看那些俱乐部,经常有人在那里讨论他的创意何在,一旦有了创意了,这个时候能够发现机会投资的这就是企业家。

今天整个经济运转的速度比过去快。我们正处在一个加速变革的时期,谁也难预料五十年后,我们的消费模式、投资模式、就业方式如何,好多东西都在变。失败者跟成功者同样在涌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新的思维。

可以这么说,在未来的时代中,“企业家”这个名词可能都不存在,不需要企业家,需要的是领头者、领跑人。他一旦新的发现就会出现新的领跑者、新的带头人,这样就行了。所以创新、创业是中国的大势。我们的观念需要改变,现在已不是一百年前熊彼特所谈的情况。


03
未来不止是理性人心理
更多社会人心理
第三个问题,厉以宁探讨了社会人和经济人概念。

古典经济学重视的是经济人,经济人又被称为是理性的人,都是从自己的经济利益考虑。成本要最低成本,收益要最大收益,如果消费者也是最低的价格能够买到最大的满足,这就是经济人的观念。所以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被奉为古典经济学的一个惯例。

但是现在来看远远不够,范围窄了,不断地有经济学家对这个提出挑战,凯恩斯就是一个。他认为在投资方面人们往往有动物的本能、冲动性的投资。

凡勃伦的观点是,人们的消费他不完全是为了自己物质上的满足,有很多原因,为了自己精神上的满足,而精神上的满足是一种新的炫耀性消费。炫耀性消费,他一定要坐最好的马车,在街上走过使大家看到“这是一个有钱的人”,就感到满足。他的满足是花钱能够带来一种愉快的感知。常言道“吃是百分之百为自己,穿是百分之八十为别人”,你是为了让别人看到你感到快乐和羡慕你。

西蒙认为最优的选择是达不到的,因为变量太多了,目标又不单一,你怎么能够几个目标同时做到最优呢?所以人们只能够次优选择。人们买东西特别是女同志,比如她们买一件披肩或者是一件外衣,别人问她怎么样?她说“凑合”,她不会特别满意的,因为她没有走到那么多家商店,她不知道还有比她好的,真要走到那么多家没有时间。消费者走在次优的选择,还有什么理性人呢?所以他提出了“优先理性”。

在经济学里面除了有经济人外还有社会人,社会人考虑的是社会问题,比如说有两个地方可以投资,A、B。A成本低效益高,B成本高效益低。一般按经济人的假设全部在A投资,因为成本低。为什么偏偏有些人愿意到B投资?

一个原因是之所以到B投资,因为那是我的故乡,我对故乡感情留恋,在我有钱的时候回到故乡去建一个医院、建一个学校、办一个工厂,增加当地的GDP。或者要光宗耀祖,或者要弥补曾经留下的亏欠,这都是一种考虑。

我们经常讲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一定是企业文化搞得好,而企业文化中的最核心问题是培育职工的认同感,这是非常重要的。

同甘共苦不是一个概念,“同甘”是“同甘”,“共苦”是“共苦”。工厂老亏损,工资两个月、三个月都没发出来,这种情况下我走了,你怎么样跟他谈制度不管用。但是如果企业文化做得好,整个企业有一种共苦的精神,攻克难关,大家抱团取暖就行了。

今后我们发展不仅仅要在经济上发展,经济人假设仍然在某些上面是有用的但不够。社会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家都有一种社会公益感、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话我们的经济必定能够走向新的阶段。


重要提示
一年一度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论坛之一——大梅沙论坛11月4日-5日在深圳举办。

大梅沙论坛每年邀请百余位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政商学界精英出席,厉以宁、李荣融、彭森、巴曙松、许小年等等都将齐聚大梅沙,探讨中国金融、科技、经济、教育等方面改革创新的前瞻性问题。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