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买房这事,我也是被“逼”的
刚毕业的丘陵,其实并没有想着这么早就要买房。跟所有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他感受着职场的新鲜,工作的活力。
但丘陵的妈妈一毕业就开始催他尽快在深圳买房。妈妈的逻辑很简单:
现在通货膨胀那么厉害,我现在手上有一些现金,又没有很好的理财渠道。反正你在深圳工作要住的呀,那就在深圳买个房子,一举多得。
一开始,丘陵的内心是拒绝的!
在她们老一辈人的观念里,总想着买一个房子,就稳定了,有保障了。但其实我自己不想这么早买房子。我觉得买了房子背了房贷之后,负担就会很重,会压抑自己很多的发展空间。
也因为如此,14年下半年和15年初,丘陵都在和妈妈的拉扯中坚定立场:我就是不想买房子啊!
可是,丘陵的这份坚持,在330新政的落地时发生了转变。政策一落地,中国各大城市的房子像疯了一样飙涨,尤其是深圳,领涨全国。
2015年6月,丘陵以首付120万,总价270万,在深圳关外坂田贷款15年买入了一套75坪的房子。
330新政出台之前,丘陵购入的这套房子挂牌价刚到190万。短短三个月时间,这套房子涨了80万。
3 虽然很多好处,但我也在反思
尽管是一个搭上深圳房价上涨红利的幸运者,但是想到深圳房价,丘陵也有担忧。
1不希望房价让深圳的优势减弱
现在的房价已经高到让一部分人在深圳看不到希望的感觉。
我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发帖人是一个建筑师,有国家注册一级建筑资格证,这个证是相当牛逼的,相当于会计界的注册会计师证。
发帖人在深圳年薪大概30万左右,他的妻子是一个护士,他们两个想在深圳买房子,各种省吃俭用。他妻子主动申请上夜班,多赚加班工资,也非常累的。但仍然还是买不起房子,最后就离开深圳了。
而且我和我身边朋友聊天,很多人都流露出打算赚一笔钱就走的意思,他们对深圳是没有很多感情的。
我觉得这对整个深圳的发展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深圳奇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一座更公平、更少限制的活力之都。“我们认可每个人的拼搏”,也是这些年深圳的一大魅力。这是一种非常珍贵、非常有竞争力的优势。
然而,投机心理一旦开始蔓延,阶层固化一旦开始,这独特的竞争优势就会逐渐消失……
举例说吧,我们部门的中层领导,资历都比较深了,他们的收入肯定是相对很高的。
他们大多是早期就在深圳买了房的,而且买的地段非常好,比如说在华侨城,现在已经算豪宅区的地段。
但他们当年也是买了个小房,可能不到一百平。现在他们自己想置换的话,压力非常大。
因为他还要养小孩,养车。然后再加几百万才能换到一套地段也不错、大一些的房子。
深圳的房价不但让年轻人觉得承受不起,甚至包括像我们这种500强企业的中层领导都觉得非常有压力。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在我们的采访6年5套房:一个新上海人的买房记中,暖暖也说过类似的话:
现在在上海,给我一种感觉,人们已经不把房子跟人的故事、人的成长的经历这些过程很美好地联系在一起,而是把它当成一个盈利的工具,这个感觉让人挺可悲的。
3我依旧有想走就走的勇气
尽管从投资的角度看,丘陵非常佩服老一代的眼光,但他还是会对自己说,不要因为过去的幸运而束缚自己。
我有的朋友会开玩笑说我是“土豪”啊,其实我觉得自己算不上是土豪。
你说有没有优势,当然有,尤其是在深圳这一轮房价疯涨之下。
但如果有一天我因为工作、生活或者别的原因要离开深圳的话,这个房子完全不会影响我的去留。
丘陵的这番话,让我们感触颇深。优势是优势,也是包袱。在这轮疯狂的房市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很难,但保持清醒、保持自我更难。
但是,无论身处何地,这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呢?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简七理财
2014年盛夏,刚毕业的丘陵一路向南,来到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大都市——深圳。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不到两年,他因房子晋升为同龄人眼中的百万“土豪”。
对此,他心中有喜有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