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人财富史钢:金钱的秘密(节选)

发表于2007-07-11
有了鱼,又有了装水的陶罐,这样原始人的生活就进入了幸福的小康阶段,然后他们又琢磨着弄块肉来吃了。

于是鱼部落拿鱼去和肉部落换肉,陶部落也拿自己的陶器去和肉部落换野味,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发表于2007-07-11
正当鱼部落和陶部落正幸福的端起陶罐吃肉,放下陶罐骂娘的时候,最善于养殖的果部落也跑来了,希望能够加入到这个全球经济的共同体中来,于是鱼部落的鱼、陶部落的陶器、肉部落的野味和果部落的果子,这些东西就乱七八糟的交换了起来,两条鱼换一只陶罐,两只陶罐换一只兔子,一只兔子再换一堆果子,按照这个公式推导下来,那么就是四条鱼能够换一堆果子。
发表于2007-07-11
可是在交换过程中的实际行为并不是这样,很有可能果部落更想吃鱼,结果是一条鱼换了五堆果子。

最别扭的是,当鱼部落想吃肉的时候,肉部落却想吃果子,肉部落不愿意把肉换成鱼,而果子部落却只想得到陶罐,也不愿意把果子换成肉,结果这个交换就出了大问题,无法如愿的进行下去了。
发表于2007-07-11
只有大家都不需要的东西,才是大家最需要的东西。

这一规律的反命题也成立,凡是大家最需要的东西,肯定是价值最低的东西。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理由很简单,如果拿鱼做硬通货,那鱼部落可就占到了天大的便宜,而如果拿陶器、野味或是果子做硬通货,那么另外三家部落中必然会有一个部落占到了天大的便宜,自己吃点小亏不要紧,但别人占便宜那就不合理了,这是人心所向,人性所在,你抬杠也没用的。
发表于2007-07-11
是麻烦的是,你如果拿鱼来做硬通货的话,很可能果部落压根就不爱吃鱼,不需要这个,那么这个交换行为对果部落来说就太不公平了。

无论你拿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做为硬通货,总会有人不需要它。

而这个硬通货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人人都需要才行。

只有对任何人来说都没有价值的东西,才能够符合人人都需要的条件--人人都需要它用来交换!
发表于2007-07-11
所以最终各部落博弈的结果,是大家都别占便宜,做为硬通货的物品,必须是每一个部落都不需要的,这样才能博得一个"多赢"的局面。

于是这个货币就注定了它一定是一个没用的东西,只有这样大家才不会觉得自己吃亏太多。

所以没有任何用途,就成为了货币的第一个标准要件。

没有价值,就是最大的价值。
发表于2007-07-11
中国的大哲人老子最早的发现了这一点,所以隆重的向大家推介"无"的价值,只是这个道理大家都听得不是太明白,可惜了老子那五千言的口水了。

但这地球上没用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点,于是货币的第二个规律就跑出来起作用了。

? 金钱第二律:稀缺性

只是没有价值还不成的,还一定要符合稀缺性的条件,才有可能成为交换行为中的硬通货。
发表于2007-07-11
早期肯定会有哪一个笨蛋原始人顺手揪一把地上的野草做为货币使用的,结果这位原始兄弟被他的同类给坑惨了,其余的原始人们一人揪一把野草跑过来,把这位傻兄弟的所有物品换了个净光光。

第二次这位傻兄弟就长了个心眼,他不再用普通的野草当货币了,而是找一种大家不太容易找得到的植物茎叶,这就是稀缺性的原则在起作用了。
发表于2007-07-11
但是大家会满山遍野的去寻找这种数量不多的野草,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全当是吃饱了消化食了,这就跟现代人满地球去寻找金矿一样,太容易找到的货币带来一个经济规律:贬值!

贬值的货币就不再值钱。

不值钱的货币就会退出市场,这没二话可说。

所以这个硬通货一定是大家不太容易找得到的,象路边的石头,树上的叶片,这些东西因为数量太多了,都明显的不符合条件。
发表于2007-07-11
事实上正是这个稀缺性把大家搞惨了,有个笑话讲一个收藏古钱币的人,有记者跑去采访他,问道:古币肯定是非常难弄到的吧?收藏家掷地有声的回答说:不难,不难,一点也不难,难的是他妈的现代的货币太不容易弄到手了。